广西壮语做法事
三月三有什么活动
壮族三月三主要有祭祀祖先、对歌择偶、聚餐、唱戏、抢花炮、抛绣球、斗蛋等活动。祭祀祖先 摆祭坛做法事 在祖神庙里摆祭坛, 供猪、牛、羊三牲和彩色糯米饭,请师公班和道公班来做法事,祭祀祖神“娅浦”,祭坛四周高挂各村寨送来的幡旗。师公在祭祀前,首先设神坛或灵堂,点燃香烛,仪式开始,主持祭。
广西芒那节是什么节日 芒那节是稻田里的祈愿
广西芒那节 “那”,壮语意为“水田”。过去,壮族人民一生以种植水稻为生,依水田而居。壮族地区的许多地名都带有“那”字,如那坡、那马、那板、那龙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那”文化。芒那节即“祭祀田神的节日”。芒那节是桂西南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地方特色浓郁的民俗活动,是。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歌圩”,是外族人给壮族定的汉名,壮语叫“欢龙垌”,意思是到田间去唱的歌;有的地方叫“欢窝敢”,意为出洞外唱的歌。因为过去壮族人很少建寺庙,神像都放在岩洞里。岩洞里是神圣的地方,必须保持肃穆,只有到岩洞外才能放声自由歌唱。“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这句在广西流传的山歌。
壮族的风俗
四五岁的孩子如果体弱多病,父母就要找“卜基”(壮语,即第二父亲)做孩子的靠山,确保孩子身体健康。“卜基”非常尽“职”,“上任”后,常和孩子父母商量,请医问药,多方料理,让孩子健康成长起来。孩子长大后,也象对待“奶妈”那样对待“卜基”,尽其孝敬之心。社公祭 是广西环江壮族每年夏历除夕祈求新的一年禾苗茁。
壮族的传统节日是?日期是?来历是?
19月、九月九节壮语有“九九归一,百岁成仙”的说法,此节主要是给老人祝寿,是老人寿辰活动的延续和补充。没有老人的农家也都过节,但有老人的农户则特别讲究。儿子要给老人剃头、穿新衣服;已出嫁的女儿都要回来,并带给一只鸡,几斤米,俗称“补粮”,给老人添粮增寿。席间,子女儿孙先给老人喂饭。
少数民族壮族节日,要详细点!谢谢!
(1)九月九节:壮语有“九九归一,百岁成仙”的说法,此节主要是给老人??农家也都过节,但有老人的农户则特别讲究。儿子要给老人剃头、穿新衣服;已出嫁的女儿都要回来,并带给一只鸡,几斤米,俗称“补粮”,给老人添粮增寿。席间,子女儿孙先给老人喂饭,然后才进餐,以示孝敬。 (2)百灵节:广西天等县壮族民间传统节。
壮族土俗字面临传承之困
平果县是土俗字广泛使用的中心区域,该县县委调研员农敏坚说:直到现在,上了年纪的歌手和做法事的道公、师公都还使用古壮字。他提出,土俗字的传承面临一些问题:其一,由于唱歌的人越来越少,且趋于老年化,使土俗字的传承出现人才断层;其二,土俗字是随着道公经文的使用而传播的,民间宗教队伍因。
壮族的禁忌
1、不能用手指指神圣之物,如神像、菩萨等,这是对神明不尊敬的做法,恐受惩罚。2、二月初三是壮族一个重要节日——祭龙山,在这一天严禁砍伐山林。3、壮族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多深山老林,因此在进山时不可讲丑话、坏话、不吉利的话,以免得 罪山神,遭受跌落、刮伤、禽兽袭击等报应。
谁有壮族的风俗与房屋特色的资料。(急!!!)
传统的壮族节日风俗大体上跟临近的汉族风俗相似,丧葬一般采取二次葬形式,一般第一次葬不是太看重,下葬后,三年或五年请道公做法事,由直系长子起出遗骨清洗干净,放入金坛保存,平时供奉在田边或山洞中。重视第二次葬,往往花很多时间选择风水宝地,再进行第二次葬礼,将金坛埋入土中,形成永久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