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导读】
佛道两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
最大的两个不同点,1.佛教是无神论宗教,道教是有神论且是多神论佛道两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2.中国佛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融合发展的结果,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还有就是对于修行者的许诺不同,佛教重来生,重超脱轮回佛道两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道教重今生,许诺修道成功者今生即可成仙。相同点:1.二者都是系统宗教,有各自的宗教理论系统,并为信徒许诺下虚幻而又极美好的未来。2.二者都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中国文化中,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3.二者都重视出家修行,并将此作为最高的修行方式。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些,楼主理解否?满意否?
两派创始人的师父都是鸿钧,只不过一个是正式弟子,一个是记名弟子
共同的是心正向善.不同的是一个留长发、一个留光头,都很另类.很酷!呵。
道教跟佛教有什么不同
《西游记》中,唐僧和三个徒弟一起到西天取经,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道教人士,有友善的,也有耍心眼的佛道两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但这部小说,反映的是佛教和道教的争斗。那么,二者有什么区别?
第一就是出身和主张不同佛道两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佛教,是印度传过来的,是舶来品。而道教是土生土长的,是自生品。有的人相信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就喜欢佛教。
佛教里有一些小故事,例如《四个老婆》、《一切皆空》等,很容易让人接受。有人说,佛教和道教兴盛,主要是因为世间的磨难多了,例如战争、苛税等佛道两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也对!但佛教传进来的时候,已经是西汉了。
那个时候的佛教,就如同初创时期的淘宝,没有什么影响力,但是,有些和尚的头脑很灵光的,他们就用这种小故事传播,他们化缘,不仅仅是乞食,更主要的是广结善缘佛道两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
《聪明的一休》里就是这样做的,每天到不同的人家去化缘,遇到了一些人的刁难,就回答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传播佛教。还别说,效果挺好的佛道两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
道教是本土宗教,认为天与人不相胜,还有逍遥。道教人士主张:人的生活,需要豁达和不妥协佛道两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对待事情,应该无所恃(不被外物所束缚)。
道教人士的主张是顺势而为,而不是强拧。顺其自然之性,很多人愿意。好吃懒做也是一种愿望,这是很多吃货想的佛道两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
还有,看过《八仙过海》的都知道,他们这些人,为的是显神通。也就是在人世间,需要有实力,也要顺其自然。要是不能的话,就要知道,吃亏是福佛道两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
这些主张,让道教的发展,呈现出不错的行情佛道两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唐代的道教,发展得很好(唐朝王室自称为太上老君后裔)。在《西游记》中看到的道观,就是很好的说明。
很多道教人士,教授的是快速成功之道,无论是修仙还是驱魔,让人有种想加入其中的想法佛道两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动画片《崂山道士》里,大家看到的是他学成之后,只要有邪念,就会法术失灵。而法术,是可以帮助他实现梦想的。
道教的主张,更多的是在现实中的运用。要是没有了现实功效,那么,道教人士的主张,就失去了价值佛道两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很多参加道教的人,是希望快速获得这种功效。
还有就是理念和梦想不同佛道两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佛教对今生的态度是,一切皆苦海,回头才是岸。只要忍受住这个情况,下辈子就是好日子。
这是佛教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忍受当下的苦难,因为无力改变佛道两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例如战乱,很多人面对战争,无可奈何,只能忍受着这些苦难。
而道教对于当下的环境,就有不一样的思路。及时行乐,是不错的佛道两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哪怕明天要走了,那就今朝有酒今朝醉吧!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
由于不同的人生态度,佛教和道教的理想也是不一样的。佛家要求信仰的人,一定要知道修行是一种成长,达到涅槃,才算成功佛道两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这个涅槃就是解脱。如何让解脱?需要修行!
涅槃的过程,是伴随着自我的约束和日复一日地历经苦难佛道两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作为年轻人,历经苦难是不愿意的,这也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原因。
道家讲究的是长生不老。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能够活得久(就像黑寡妇那样),就会有很多机会佛道两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有人说,张三丰活了好几百年,这是道家修炼成功的范例(这不是历史事实啊!)。
佛教和道教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主张,还是理念。从《西游记》中就可以知道,佛教和道教的争斗很激烈佛道两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这也是佛教被打击的一个重要原因。
佛教讲究的是来生,道教更注重当下。由于很多人无力改变当下,就遁入空门,导致佛教的势力壮大,道教宣传长生不老,被统治阶级认可,道教人士在这些人耳边说佛教的不好,那么,他们会对佛教产生不好的印象佛道两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
礼佛的人,是可以不缴纳赋税的,这对于很多人而言,是逃避赋役的好办法,纷纷加入其中,这对于国家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毕竟,国家要发展,就需要钱,就需要更多的人缴税佛道两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
佛教竟然养了那么多闲人,这对于国家而言,是不能接受的佛道两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毁佛是肯定要进行的,找了理由就可以了,将佛教打击一下,也可以把一些劳动力从佛门赶出来,让他们继续从事生产,缴纳赋役,这样就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佛教讲究的是不侍奉父母,不娶妻生子佛道两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这对于国家而言,也会是不能接受的。国家的发展,需要人口。无论是缴纳赋税,还是当兵打仗,都需要人。要是都奔向佛教了,那么,国家以后就没有了发展前景了,哪个统治者会允许这个情况出现?
不仅如此,佛教还认为,僧侣不应该受世俗管辖,这样才能实现精神自由。这真是反了天了。在古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佛教敢如此大胆,是不是脑袋后面有反骨啊?
三武一宗毁佛,这是有原因的。佛教的人还说,这几个人的报应,很快就到了。北魏太武帝就被宦官杀死,周武帝病死,唐武宗吃药而亡,周世宗突发疾病死亡。这些是佛教人士穿凿附会之词,不足为信。
这其中还有一个小问题,道教没有被毁,这也是有原因的。道教的主张是无为,他们愿意大隐隐于市。这种避世的态度,恰恰说明一个问题,他们不愿意与世人争辩。
这种方式,让统治者认为,他们是一个没有威胁的群体,既然不能威胁到统治,为何要将他们灭掉?这也是道教的聪明之处。
还有一个,他们宣扬长生不老,这是统治阶级愿意听的,也愿意信的。他们就可以在统治阶级设置的道观里炼制丹药,《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八卦炉,就是炼制丹药的。
虽然有很多君主是因为以身尝药而亡,例如汉成帝。他吃的丹药,效力不错,但年纪轻轻就game over了。
写在最后:
佛教和道教都是信仰的一种,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只有在规矩之下,才能更好地发展。
佛教和道教,在历史上有不同的发展轨迹,整体而言,佛教的影响力更大一些,而道教,只是小众一些的宗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和道教,是相互吸收借鉴的,才有了“合流”之说。大家觉得,道教和佛教,合流以后,会怎样?
道教和佛教,都是我们的传统宗教。我们之中很多人,不管是道教,还是佛教,统统都拜。总之,拜就是了,管他是什么神?因此,作为普通人,我们其实没有必要纠结道教和佛教有什么区别。不过,既然题主题问了,那就给大家扯一扯这方面的知识。至于为何始终只灭佛,不灭道,也简单的讲解一下。
1.0 道教注重今生,佛教强调未来。
道曰今生,佛说未来,是道教和佛教最大的区别,而且是意识形态层次的区别。意识形态,决定行为模式,这个道理,道理大家应该都懂得。道佛两教这种根本性的区别,决定了两者在其他方面的所有区别。
道教注重今生,故他们特别强调自身的提升以及享乐。所谓自身的提升,指的是通过自身的修炼,达到延年益寿,肉体成仙,白日飞升的效果。所谓的及时享乐,道教的人大多娶妻生子,吃肉喝酒,不亦乐乎。
不过,相对道教主张的双修,吃肉喝酒等,不过小意思而已。道教的双修,在古代社会上层,是很有市场的。道士炼丹,很多就是冲着这一点去的。历史上,之所以有部分皇帝纵欲过度,英年早逝,某种程度上,和服食道教的丹药,有一定的关系。
至于佛教强调未来,是因为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死皆苦。人,对于今生之苦,是无能为力的。如果想得救,得到完满,唯一的办法的是,放弃人性中的各种欲望,以期来世。看破红尘,酒色财气,四大皆空,就是佛教典型的主张。
相对而言,佛教对于现实的态度,偏向消极。不过,消极的背后,蕴含的积极。他们认为众生皆苦,为了让众生摆脱苦难,故他们在传教发展信徒方面,会积极很多。自佛教进入中华大地以后,大多时间里,佛教徒都多余道教徒,就是个证明。
道教强调的是自身的提升,故他们对于传教发展信徒,并不怎么积极。道家徒修炼,大多都各自为政,自行摸索。故道家的体系非常散乱,道家的派系非常多。这,大概就是道家,怎么也难以发展壮大的原因。
2.0 只灭佛,不灭道的原因分析
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灭佛,主要是“三武灭佛”。所谓“三武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以及唐武宗三人,推行的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灭佛。至于其它朝代,也有灭佛行为,不过规模很小,不说也罢。
对于统治者而言,他们有一条底线——任何东西,都不能影响他们统治的稳定性以及利益。但凡影响统治稳定的,一律打掉;有利于统治稳定的,一律扶持。如果大家明白这个道理,就会明白只灭佛,不灭道的道理。
前面有说到,道教传教发展信徒不积极,喜欢走上层路线(进献丹药),佛教注重传教发展信徒。故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间,佛教的规模是所有宗教中最大的,有可能会影响到统治者的统治利益。正所谓枪打出头鸟,不打佛教,还能打谁呢?
历史上,佛教鼎盛的时候,拥有大量的土地以及信徒,严重到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以及兵源。这种情况,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不会容忍,只会想办法打压。道教规模小,而且他们各自为政,一盘散沙,对国家影响不大。统治者才懒得理他们。如果理,大多都是想吃“蓝色小药丸”。
在我们传统文化中,释儒道从来都是三教一体,一千多年来总体上都相安无事,没有和当权者发生什么过于激烈的对抗冲突,尤其在和平时期,三教都是教化人心的工具,对统治者来说,他们能够更加完好的维护他们的权威。
为了自己安稳,大多数时候,皇权对于宗教都是采取笼络的态度,相关田赋租税都会相应的减免,以示恩宠。但是,即使这样,也发生了非常著名的三武一宗灭佛。
这四人即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他们在位期间一改往常的尊崇佛教,反而对门徒众多的佛教展开清洗,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佛教太兴盛,到处都有佛寺、沙门满地。
说白一点就是,和尚太多,国家养不起这一些只知道吃喝拉撒念经的玩意儿,所以需要限制他们人数,四次灭佛都有这样的原因。
东汉末年,随着战乱、军阀割据导致人口流离失所,乱世人不如狗的现象此起彼伏,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四处迁徙,这时候传来的佛教乘着战乱到处发展信众,鼓吹现世的罪都是前世造的孽,要想来世享福就现世修行。
这一说法跟当时的实际情况相当符合,于是间,佛教由一个小众圈子迅速扩大为全国性的宗教势力,无论南北,到处都是和尚、寺庙。
当时的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心,对和尚、寺庙减免租赋,收纳人丁,又默认他们圈占土地,结果后面时候,因为长期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和尚们又圈占了大量的土地,大批的成年人为了躲避赋税徭役而投入空门。
这严重地阻碍了人口发展、财政赋税的征收,皇帝即征不到皇粮、也募不到士兵,而且国家的人口也迟迟不增长。还有大量的铜被铸造成佛像,也不太好。
但是,和尚们对这一切都习以为常,他们平时不事劳作,要么强收民田,要么四处乞讨度日,还时不时的收纳亡命之徒,这一切终于超过了皇室的容忍限度,为了提高赋税收入、增加人口、皇室必须要限制佛教的发展。
三武一宗灭佛就是这样来的。当时佛教已经到了不得不限制的地步,唐朝杜牧有句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在雨中。说的就是南朝佛教寺庙的盛况,这个只是南方的情况,北方的更多。
除了唐武宗,其他的人灭佛都是在北方范围内,对南方影响较小,灭佛之后,除了自给自足的禅宗之外,其他的的很多宗派都烟消云散,灭佛的成果非常好,融化铜像铸造钱币、没收土地给平民耕作,驱散僧尼增加人口。
当然除了当权者的全局考量之外,每一次灭佛都或多或少的有道教的推波助澜,比如太武帝、唐武宗都受到了道士的支持。
歪史人物,从根本上讲,佛教之所以招来灾祸主要还是自己的原因,他们不事生产,到处白吃白喝,却又不知道节制,仗着皇帝的容忍而胡作非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从受宠信的那一刻开始就种下了灭佛的种子。等到种子花开结果,就是灭佛之时。
反观道家,和佛教最大的区别就是很多时候都置身事外,注重修身养性,自己修道不打扰别人,也不无事生非到处乞讨,极少大规模的圈占土地、藏纳人口,所以看起来不兴旺,实际上活得很滋润。
相信看完以上的内容,大家对于佛道两教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以及其他几个相关问题都有了比较全面且深刻的理解。如果大家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