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鲁(2022)0000016
首页 还阴债 正文

四大佛教名山去的顺序

 2024-05-30 08:31    0  0 赞

四大佛教名山去的顺序

【本期文章导读】

四大佛教名山去的顺序

为什么法布施最重要

四大佛教名山去的顺序

山西省五台县,因为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名列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去五台山烧香拜佛的旺季是五月到九月,十一月之后就进入淡季四大佛教名山哪个游客最多。

1、五台山文殊菩萨在“殊像寺”,殊像寺位于台怀镇中心寺庙群,全国重点汉传佛教寺庙。寺庙的大文殊殿供奉了五台山最大的一尊文殊菩萨像,因此被称为“文殊祖庭”佛教四大名山哪个最早。进寺院,要从左往右绕,不可从右往左绕,这叫右绕塔寺。

其它的核心景区,菩萨顶,显通寺,塔院寺,万佛阁(也叫五爷庙,烧香拜佛最灵之地),走一圈大约需要1个半小时到2个小时即可。因为在四大菩萨中文殊菩萨是掌管智慧的,每年去五台山的信众,都祈求文殊菩萨保佑自己并拥有智慧四大佛教名山去的顺序。

2、浙江普陀山是舟山群岛其中之一,普陀山有个香会节,源于观音的诞辰,每年农历的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这三天普陀山的游客一般4至5万的客流,诞辰日上午半天就会有3万多游佛教四大名山游多少天。

平常要去普陀山,每年的7、8、9三个月是最合适的,普陀山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秋凉,夏热冬寒四大佛教名山什么时候确定的。

3、普陀山的普济禅寺香火最为旺盛,观音菩萨正身在此,而且还有八大殿可以求不同的心愿:“圆通宝殿”,菩萨正身,许大愿,“普贤殿”,求工作事业,“地藏王殿”,尽孝道,“普门殿”,求姻缘求子嗣,“文殊殿”,求学业,“伽蓝殿”,求正财,“三洲感应殿”,去心魔保平安。除了求佛,在普济寺还可以吃素斋四大佛教名山适合什么季节去。

峨眉山是四川著名的景点之一,而且日出、云海、佛光、圣灯被称为“四大奇观”,去峨眉山建议春秋两个季节,这个时间段气候舒适,风景优美四大佛教名山去的顺序。

四大佛教名山去的顺序

4、古往今来,峨眉山就是人们礼佛朝拜和游人游览观光的胜地,是普贤菩萨的应化道场,每年农历的二月二十一日,峨眉山万年寺,世界各地佛教众信云集于此,虔诚礼拜普贤菩萨,求天下平安昌顺,以此作为一种心灵的寄托。万年寺有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毗卢殿、般若堂、巍峨殿、行愿楼、幽冥钟楼、鼓楼,成为峨眉山规模最大的寺院佛教四大名山哪个游客多。

峨眉山金顶也称华藏寺,海拔3077米人在什么阶段去四大佛教名山。华藏寺前,一尊高达48米,身高42米,重660吨的铜铸镏金十方普贤菩萨金像耸入云天。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是世界上最高大的普贤菩萨金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释教朝拜金殿。

5、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九华山,一年四季都适合游玩,不过3月到10月之间更合适,一直也是香火鼎盛的佛教名山,环境清幽,寺庙居多,“化城寺”地藏王菩萨亲自修建的开山祖寺,是九华山寺院的“总丛林”,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萨吉诞日)前后,朝山拜佛者和游人纷纷到化城寺来参观人在什么阶段去四大佛教名山。

九华山肉身宝殿,又名月身宝殿,地藏王菩萨肉身所在地,

6、肉身宝殿有1300多年的 历史 ,又称地藏坟。因基塔之地曾现“圆光”,故后人名其地为神光岭。从此九华山名声远播,称为地藏菩萨应化道场,每逢地藏菩萨诞朝,僧众及香客于肉身塔诵经拜菩萨通霄达旦,常见僧尼和信士一步一步绕塔跪拜四大佛教名山适合什么季节去。

在九华山脚下,有一座免费参观的大愿文化园,园内有座99米的地藏菩萨露天铜像,气势恢弘,是世界上最高的露天大佛铜像四大佛教名山什么时候确定的。

为什么法布施最重要

有形、住相布施,皆是不净布施,其心以望有所图报,与世人恶争于物,无有别异,是不净之本。菩萨不以人相我相而行有漏布施,唯以法布,而为最上,若人不受,实为可怜四大佛教名山适合什么季节去。菩萨布施,一为舍缚,二为利人,不为贪欲,是名正道,名净布施,永住心净,即名解脱。

复次痴人不求上法修行,而贪于以布施之法以为最上,则为颠倒,如佛所说,布施在佛法中是下法,就算舍其身肉最多也只是天人小果,有漏之因,一切诸佛虽行之,而不以为最上佛教四大名山哪个值得去。

佛言:若有来人从人索物,能不爱惜者,是为布施度无极。若意在道而布施者,是为以戒度无极。若不恚怒之,是为忍度无极。假令犹自思念,何用为食,自强其意,不释其行,是为精进度无极游佛教四大名山游多少天。若欲施若已施,而不郁毒无有悔者,是为思惟度无极。若已施不望其福德者,是为以慧度无极。理家,开士以布施为成六度无极行若此。

善男子。为求菩提。有其三种十波罗蜜。一者十种布施波罗蜜多四大佛教名山哪个游客最多。二者十种亲近波罗蜜多。三者十种真实波罗蜜多。

四大佛教名山去的顺序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以七宝满于三千大千世界。布施无量贫穷众生。如是布施但名布施波罗蜜多。不名真实波罗蜜多佛教四大名山哪个游客多。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大悲心为求无上正等菩提。以自妻子施与他人心无吝惜四大佛教名山哪个最好。身肉手足头目髓脑。乃至身命施来求者。如是布施但名亲近波罗蜜多。未名真实波罗蜜多。

若善男子善女人。发起无上大菩提心。住无所得。劝诸众生同发此心佛教四大名山哪个最早。以真实法一四句偈。施一众生。使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名真实波罗蜜多。前二布施未名报恩。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修如是第三真实波罗蜜多。乃名真实能报四恩。

所以者何。前二布施有所得心。第三施者无所得心。以真实法施一有情。令发无上大菩提心。是人当得证菩提时佛教四大名山哪个游客多。广度众生无有穷尽。绍三宝种使不断绝。以是因缘名为报恩。

【若行布施得生天上。于佛法中施为下法。赞以为最而作是言。大施因缘得生天上。不知语言不解义趣。但知初入浅近下法。贪著我人舍第一义。】舍利弗。如是说法。或时有人生信出家。与诸恶人而共和合。不能勤求第一深义。有所得者说有我人寿者命者。忆想分别无所有法。于阿毗昙修妒路中自为议论。或说断常或说有作或说无作。舍利弗。我法尔时多外道法。令诸众生正见心坏。如是舍利弗。我清净法以是因缘渐渐灭尽。

大仙当知,有三十三不净布施。何等名为三十三耶?一者、有人邪心倒见,无净信心而舍财物,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者、有人为报恩故而舍财物,则非布施;三者、有人无悲愍心而舍财物,亦非布施;四者、有人因欲心故而舍财物,亦非布施;五者、有人舍物与火,亦非布施;六者、有人舍物与水,亦非布施;七者、有人生如是心,舍物与王望王识念,如是舍物非净布施;八者、有人以畏贼故舍物与之,如是施者亦非净施。又复更有五种舍物,皆非净施。何等为五?一者、施毒,非净布施;二者、施刀,非净布施;三者、教人取肉而施,非净布施;四者、有人所摄众生平等施与,和集养育望得其力,非净布施;五者、有人为名闻故而舍财物,非净布施。十四、有人为歌戏故与伎儿物,非净布施;十五、有人年终月尽破散财物,非净布施;十六、有人屋舍因缘而舍财物,则非布施;十七、有人善友因缘,以他财物受与余人,非净布施;十八、有人或有田地,或在舍宅,或有谷聚,或有麦聚,鹿鸟所食、鼠等所食,无清净心非净布施;十九、有人为学作故与工匠物,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有人身有病患,恐命尽故舍物与医,非净布施;二十一者、若人打他若骂他已心悔生愧,舍物与之非净布施;二十二者、若人施已,心则生疑为有报不,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三者、若人施已心中悔热,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四者、若人舍物与他人已,如是思量,若其有人取我物者,皆悉属我为我所秉,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五者、若人施已如是思量:‘如是施福,唯钟我身不属他人。’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六者、若人年老舍物而施,又非中年后时病困,死时欲至,脉节欲断,苦恼所逼欲入死道,无清净心,无信净心,阎魔罗使见之生笑,兄弟诸亲啼哭悲泣,至如是时舍物而与,非净布施;二十七者、若人为名舍物布施,如是我名他国遍闻,某国某城大施之主,彼如是施非净布施;二十八者、若与余人迭相憎嫉,见彼舍物多行布施,见已心慢不能堪忍,以嫉彼故舍物布施,非净布施;二十九者、食他女故,为种姓故,舍珠舍金、若银金刚、若毗琉璃、缯绢衣裳及兜罗绵、造作敷具,如是舍物非净布施;三十者、有人如是思惟:‘舍物与人,我无儿息,大富饶财应当舍物而行布施。’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三十一者、若复有人心生简择,如是念言:‘若与此人则有福德,若与彼人则无福德。’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三十二者、若人布施,舍离贫穷衣裳破坏垢腻之者,与多丰乐大富之人,非净布施;三十三者、若复有人望好花果,舍物而与,非净布施。大仙当知,此三十三垢染布施,而舍财物彼施报者,如以种子种之碱地烂坏不成。大仙当知,如是之人非不布施不得果报。复次,大仙,譬如有人随何所取,得种子已种之荒田,彼种子界,地界相依须得天雨。种子变坏,虽有芽生不得花果;此布施分不得花果,亦复如是。”

布施,布施“分布,遍布”,施是“施舍”,施是“给予”,舍是“舍弃”。佛陀教我们布施的主要目的有三个:1、舍弃贪婪,2、广修福田,3、修慈悲心。

说白了,就是:不图回报的尽力给予别人需要的东西。

你给乞丐和给寺院其实都一样。

而且布施并不是局限于给钱,给衣服、食物、笑容、安慰、药等等都算是布施,都有无量的大福报。

其实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布施,比如,你在公交车上给别人让座,你不在任何场合乱扔垃圾都算的。

在《四十二章经》里有详细述说。原文如下: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我也深思过着段文章。第一:本书出于早起,很多思想理论上应该更接近佛。第二:我曾在某本经书上听过佛的某一前世与500菩萨同乘一船,其中有个恶人要杀500菩萨索取钱财,佛有他心通提前知道了,佛为了保护500菩萨最终提前把那个恶人给杀了。死后转生地狱但一瞬间就投胎天上。如果所有善得到的果报一样,那做恶得到的果报也应该一样,为什么有些人很快就脱离地狱,有些人在地狱里苦苦轮回不得解脱。

佛的戒律里有不饮酒和不撒谎,但是《未曾有因缘经》里佛明确指出什么情况下喝酒喝撒谎可以得善报。道家讲: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则无不为。我个人认为佛所说的布施,其根本思想是让人舍得,放下。对任何人任何事不在执着,做到损之又损,付出又付出。如果你分人布施其实还是有分别心,还是在执着。至于布施的回报不是佛讲布施主要的目的。

我个人认为,布施给不同的人,都会有果报,但是果报还是不同的。布施给善人要强于非善人,非善人强于动物,动物强于恶鬼,恶鬼强于地狱。

对于四大佛教名山去的顺序的问题,以上都有详细的解答和解释,可能内容有点多,大家要耐心看完,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